9397威利斯至尊品牌源于

9397威利斯至尊品牌源于

9397威利斯至尊品牌源于
当前位置 : 首页 > 疫情防控 > 防控动态 > 正文
防控动态
【疫后教育变革】杜时忠:培育公共理性 促进中国人的现代化
  • 来源:9397威利斯至尊品牌源于融媒体中心
  • 发表日期:2020-07-10
  • 阅读次数:
  • 作者:杜时忠
  • 编辑:胡杨平

2020开年伊始,新冠肺炎病毒暴虐武汉,席卷荆楚,波及全国。在防治和抗击病毒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看到了党和政府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医护人员、警察战士、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们,他们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英雄事迹动天地、泣鬼神,标示着中华民族的灵魂高度和精神品质。然而,疫情期间发生的恶性事件令人深思,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些严肃的问题: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究竟如何?这次疫情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教育议题?为了推进中国人的现代化,教育何为?


一、现代化是世界性的文明转型,中国人的现代化尚未完成

尽管现代化褪去了玫瑰色的光环,存在着“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尽管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但是,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类世界性的文明转型,即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转型。现代化的社会有如下特征:第一,建立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现代经济基。坏诙,社会治理制度化、法治化,从而区别于人治化的农业社会;第三,高度的城市化,城市成为财富、权力、知识、人才主要的聚集地;第四,社会的主体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区别于传统社会的等级特权取向;第五,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换、交流与交往愈益频繁,开放与合作代替了传统社会的封闭与对抗;第六,知识日益占据突出的位置,科学化、理性化以及教育普及成为主流趋势。

不管有人对传统文化、传统社会抱有什么样的浪漫幻想,现代文化、现代社会毫无疑问是对传统社会、传统文化的全面超越,现代化具有远远高于传统文明的诸多特征,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某种现代化过程,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一种发展目标。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自然不能“流浪”于世界大潮之外。实现现代化是我们的国家目标,是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当然,中国的现代化有自己的特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辛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现代化;但是,实现现代化的总任务并没有完成,还要分两步走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种现代化建设的未完成时,意味着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此次重大疫情期间发生的地域歧视、跟风抢购、侵犯他人隐私等问题,也证实了中国人的现代化远未完成。


二、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对人的现代化可以作多样的理解。如果与传统农业社会的传统人相比较,现代人是具有主体性、理性精神和人权观念等现代性品质的人。如果从人的本质即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来考查,人的现代化则是指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如果考虑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条件,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人的现代化与国家社会的现代化相互支撑,互动一体。

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发展,催生了新型的公民社会,呼唤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政治民主化稳步推进,既提出了培养合格公民的政治要求,又提供并不断改善着培养合格公民的社会政治条件与氛围。于是,思想界、学术界逐渐形成共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学校教育通过促进人的现代化、培养现代性的人来推动国家社会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合乎逻辑地也是中国人的现代化的表达)有多种表述,诸如“劳动者”(1950年代)、“接班人”(1970年代)、“四有新人”(1980年代)、“建设者”(1990年代)等,尽管各有其时代性、合理性,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最为合适,用其表达中国人的现代化最为恰当,因为它具有其他各种表述所不具备的广泛代表性、权威严肃性和文化先进性。第一,公民是指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而不论其民族、性别、宗教、阶层、学历、地位等,是普遍化的个人,从而具有最为广泛的代表性。第二,公民代表的是民主国家的政治立。拖癯济翊淼氖亲ㄖ乒业恼治立场一样,它反映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对等关系。第三,公民彻底抛弃了专制社会的奴性文化——臣民只有服从的义务,而高扬自由(公民拥有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系列个人自由)、平等(公民之间,不论财产、地位、受教育状况以及宗教信仰,人人平等)、独立(摒弃专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身依附,而追求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等先进文化。

事实上,培养合格公民是党和国家教育意志的表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尽管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给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无法阻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尽管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战略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但是,无法否定我们仍然属于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无法否定主权在民的国家根本制度,无法否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努力方向。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坚持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就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一基本立场。


三、培育公共理性,促进中国人的现代化

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无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结合此次重大疫情发生以来少数机构和人群的不良行为表现来看,我们认为要特别注意培育公共理性。

人是理性动物,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既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更需要理性精神。公共理性是理性精神在公共领域的运用,是公民(复数形式)在公共领域之中谋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种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它具有如下的规定性:第一,它是“公民的、民意的,是一种社会约定意识”,是共同体的理性,因而称之为“公共”理性而非私人理性;第二,它是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合格公民的核心特质;第三,它以追求公共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超越个体之私或小集团之狭隘圈子;第四,它依赖正常的理性思考能力,而不是听任激情或者任性冲动;第五,它的核心功能是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

公共理性对于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和人的现代化至关重要,理应成为学校公民教育的核心主题,主要通过社会公民实践和学校公民教育来发展和培养。

(一)帮助学生掌握公共理由

所谓公共理由就是公民在公共事务的讨论中所运用的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并能够被其他公民所普遍接纳的道理、原由和依据。

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事件中的事实。理由是事情的依据,而依据则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如果公民连公共事件中最基本的事实都无法掌握那么他就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对公共事务进行探讨,公民如果在没有充分掌握事实的情况下就进行探讨或者决策,那将是十分危险的,他既可能误导别人,也可能被别人误导。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渠道,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获取渠道十分复杂,信息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些所谓的“事实”实际上根本与事实毫无关系,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区分,提高其分辨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习专门知识。就本次疫情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卫生安全则涉及到一些基本的公共卫生知识、医疗保健知识、公共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等,如果公民不能掌握专门知识,那么公共理由也将因为丧失专业性而失去说服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将学生培养成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而是要使学生掌握各个领域中最基本的科学事实。

(二)培养学生公共推理能力

公共推理与一般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公共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培养学生的一般推理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公共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一般推理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课程建设中适当增加逻辑学课程。目前我国多地的中小学都在探索选修课程制度,这也为逻辑学进入课程体系提供了契机。第二,利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一般推理能力。在我国现行学科体系中,有些学科(如数学、物理等)把养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视为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要更加关注这一目标的达成。同时,语言是推理的基。谕评砉讨姓肥褂妹庥锞、语言形式、定义内涵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十分重要。第三,利用课外活动提升学生推理能力。课堂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而课外活动则注重学生的自我训练、自主探索。学生推理能力作为一种技能更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因此让学生亲身参与一些推理游戏、智力运动同样十分必要。

培养学生的公共推理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聚焦于公共问题。推理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进行的,公共推理的情境就是公共问题。聚焦公共问题的重要性在于这能够使学生的一切讨论、推理都被限定于“公共性”之中而不至于做出一些摇摆于“公共”与“非公共”之间的:卸。其次,要使学生的推理基于公共立。苊馑墙擦⒊『汀靶×咸濉钡牧⒊』焱鹄。例如当我们探讨“提高科研工作者待遇”这一议题时,为了表达这一立场而做出的推理并不是公共推理,因为我的前提或立场仅仅是为科研工作者谋福利,而科研工作者只是社会中的小部分人群。

(三)引导学生维护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一个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都十分关注的概念,说法不一,大致是指“构成一个整体的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社会的繁荣安定、生态环境的保护、公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各项权利的维护、民生福利等等,就属于公共利益。

公共理性的宗旨是维护公共利益,因此要培育学生的公共理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时注重公共利益的维护。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公共需求。利益是人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产品,引导学生维护公共利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共需求,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传递公共需求的基本知识,如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哲学知识等等。除了课堂教学外,班级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同样重要,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公共需求有哪些”、“什么是公共需求”类似的讨论,让学生对公共需求产生深刻的认识。其次,从政治学的视角来看,“政府同时负有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的职能,公共利益的实现重在公私利益之间的平衡”,当我们过分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意义时就容易忽略私人利益的维护,当私人利益被侵犯得体无完肤时,鲜少有人能够不顾私人利益的损失再去维护公共利益。因此,当我们引导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还需要维护好学生的私人利益,确保其私人利益不受侵犯。

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在任何社会中一个正常的健康人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的能力;然而,只有在民主社会中,国家整体制度设计把公共需要、公共利益、公共服务和公共精神放在特别突出的重要位置,从而突显了公共理性的重要价值,并由此而提出了大规模地培养公民公共理性的现实需要,当然也提供了培养公共理性的社会条件和氛围。基于教育学的立。饫镏皇遣隽搜=逃绾闻嘌次蠢垂裰怖硇,显然这是不够的。公共理性是复数公民的理性,是共同体的理性,是政府、组织、集体的理性,如何让它们具有公共理性精神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原文链接:http://news.ccnu.edu.cn/info/1002/34168.htm

Copyright ? 9397威利斯至尊品牌源于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电话: (027) 6786 8256 传真: (027) 6786 5715 邮编:430079

9397威利斯至尊品牌源于